悠悠历史长河中,人类的智慧体现在许多方面,其中就包含了“对工具的发展”。从简单的石器,到现在无处不在的网络,都体现出了人们使用工具,制造工具,利用工具再造工具的智慧。工具对于人而言,是高效地达成特定目标时,某种需要依赖的“器物”,形态上既有物理的也有是虚拟的。
本文将通过对两款工具类软件的局部进行分析,谈谈工具类APP的优秀品质有哪些。它们是:
-
具有指导性工作流的 Lightroom Classic
-
具有明确可靠商业模式的 Notebook
PART 01
__
Lightroom Classic
界面一瞥
图例1:图库管理 & 图片编辑
(截取自helpx.adobe.com)
目标:发朋友圈
每趟旅途(或者每天的行程)结束后,我们常会精选出几张好看的照片来进行修饰,然后再发个朋友圈。而对于习惯使用相机进行拍摄的用户来说,令人抓狂的麻烦事就要开始了:拍了这么多(分分钟上百张的量级),我该如何选择(头大??♀️)?不得不说,每次在处理这件事前都要做足心理建设:接下来的两小时我必须沉下心,心无旁骛,同时准备好一张大大的草稿纸用于记录图片编号。
好在Lightroom已经将图片的“管理→编辑→发布”这一工作流清晰且细致的梳理了出来,如下图:
图例2:工作流Tab,可根据个人需要自行删减
开干!
接下来的任务就变得明朗起来,具有了更强的可实施性。只需遵循这些Tab的顺序,依次完成每个专项(一般场景下只需用到“图库”和“修改照片”这两个)下的子任务即可达成目标:发朋友圈。接下来会重点说下“图库”里的功能设计,它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图片管理功能:
-
提供“基于人像,地点等维度将图片进行自动聚类”的功能,这也是市面上诸多“相册类APP”提供的能力
-
提供“手动给图片打标签”的功能,具体有:色标,旗标,星标等。如下图所示:
图例3:Toolbar上支持的所有筛选维度
不同的用户会有不同的图片管理方式,就笔者个人而言,更偏向于使用“手动给图片打标签”的方式进行管理,具体步骤如下:
-
Step 1
使用“色标”对拍摄的主题进行分类,如“人像”→“绿色标”,“风景”→“蓝色标”,“其他”→“红色标”,对应的快捷键是“6~9”;
-
Step 2
使用“旗标”在每种主题下进行初筛:哪些保留哪些舍弃,对应的快捷键是“保留=P”、“舍弃=X”,这样能使我们的图库瘦身许多。与此同时,使用“星标”将可能会发朋友圈(这是目标)统一打上1星,“打星标”对应的快捷键是“0~5”;
-
Step 3
在全部“1星图片”中,继续打“星标”,择优进行下一步的“图片编辑”。
图例4:选图的流程示意
PART 02
__
Notebook(Zoho出品)
界面一瞥
图例5:首页 & 内容编辑
(截取自zoho.com.cn/notebook)
明确可靠的商业模式
市面上的记事本类APP不可谓不多,从初创公司到大型公司都有出品,笔者选择记事本的主要诉求是:长期可用,多端可用,轻量且强大。主流系统(Windows,Mac,iOS,Android)中自带的记事本通常在“多端可用”这方面有所欠缺,另外在功能性方面也略有不足,因此会寻求第三方解决方案。
在往期的工具类文章中,曾推荐过非常不错的Notion(详见《设计师的项目管理新姿势》),下文中还将介绍由Zoho出品的Notebook(这个起名也是相当朴实,并未像Evernote,Notability,OneNote等一样,做过字义变形)。为什么推荐它?因为认可Notebook的商业模式,详见下图:
图例6:Notebook的商业模式
(截取自zoho.com.cn/notebook)
Zoho是一家提供企业SaaS软件及云计算应用的公司,主营业务面向的对象并非个人,因此Notebook可谓是Zoho的一个“副业”,主要目标是提升品牌知名度,建立群众基础。这种商业模式在过去十多年已得到了验证,因此有理由相信在未来仍适用,这点上就满足了笔者对记事本“长期可用”的诉求。不止于此,通过商业模式我们还可以看到,Notebook不会投放广告,不会采用“会员订阅制”等商业化变现策略,这不禁让人好奇:它的功能是否会很简陋?好在答案是令人满意的,Notebook支持在多端可用,编辑功能既轻量又强大。
主要优点
图例7:多端可用
(截取自zoho.com.cn/notebook)
图例8:轻量且强大
在满足笔者的三个主要诉求之外,Notebook的几处细节也处理得不错,比如封面设计显得很有故事性,并非冷冰冰的,能够体现出记事本的私人情感属性。
图例9:部分“封面设计”示例
PART 03
__
小结&启发
· Lightroom的工作流设计对B端产品来说,很有借鉴意义,比如:在某些管理类的列表页上,从“全部”中择出部分,成为“To do list”,如有需要,还可以进一步区分“长期重要类待做”,“紧急类待做”等子类目。毕竟万事开头难,使用户更容易的开始就很有意义。当工作流理清理顺后,再深入到某些专项中进行单独改进会更见效果。
· 工具类产品的商业模式很重要,这是与各方(投资方,用户等)达成的“君子协定”,而维系关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体现出“稳定可靠”的品质。毕竟,工具类产品的可替代性相对较高,用户忠诚度较低,相对的易创业,也易被大公司收购,后期的迭代动作就可能变形,屏幕上到处都有“商化潜力”,那么在老用户侧的口碑自然受影响。
· 用清晰的工作流确保好用,用明确的商业模式确保耐用。满足这两点后,工具类软件就有可能真正替代掉物理世界里的耗材,成为人们可以依赖的“器物”。另一方面,在“2030碳达峰和2060碳中和”和人们环保意识日渐加强的背景下,相信无纸化的生活&工作方式一定会有更多的发展,普通用户与生产工具的团队都有机会尽一份力。
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: TripDesig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