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端设计-表格数据过滤

B端设计-表格数据过滤


表格被公认为是展现结构化数据最为清晰、高效的形式,除了表格本身的结构,我们需要提供贴合场景的数据过滤方式,辅助用户快速查询定位数据。如何设计一个好的表格数据过滤体验,本文将从数据过滤的基础方式、布局、触发时机等多个维度,结合项目案例解析相关设计。


全文2811字 阅读约12分钟




B端设计-表格数据过滤

数据过滤的方式

搜索
当用户目标相对明确时,可借助搜索快速帮助定位到目标信息。

a.搜索

B端设计-表格数据过滤

适用场景:高频且对用户有决策意义的场景,由于需要手动输入难以保证精准性,原则上搜索建议使用模糊匹配,可通过空格等形式支持多内容字段搜索,部分唯一性场景可要求精准搜索。

b.输入匹配搜索
B端设计-表格数据过滤
适用场景:数据量大但用户有明确目标时,通过输入即时匹配选中过滤条件,一般可支持多条件的匹配搜索。
筛选
当用户目标相对模糊,或希望查看某一范围的数据,筛选可帮助用户圈定数据。
a.收折录入
B端设计-表格数据过滤
适用场景:最常用的筛选交互,可兼容多种数据类型、结构,整体过滤条件较多时,需要节约页面空间,给出一个额外的空间便于扩展操作。
优点:操作较灵活,节约空间,给出一个额外的空间便于扩展操作。
缺点:备选值不够直观,有一定学习成本。、
b.平铺矩阵
B端设计-表格数据过滤
适用场景:需要明确展示筛选项内容,频繁切换以定位目标信息时适用。
优点:筛选内容直观,一定程度上降低用户理解成本与操作成本,灵活度高。
缺点:筛选项多时占用空间,且将失去直观与便捷的优势。
c.标签分页(Tab)
B端设计-表格数据过滤
适用场景:对于权重高的筛选条件,可以清晰的展示当前的数据拆分维度,一般用于状态、节点数据的拆分,原则上没有交集的数据内容区隔。
优点:拆分维度明确,交互学习成本低。
缺点:对于拆分选项数量有要求,个数过多或单个字长过长均影响阅读和操作。


B端设计-表格数据过滤

触发数据过滤


手动触发

输入或选择完成后,需要通过按钮点击或回车等方式触发。建议在过滤条件交叉影响时采用此种方式,同时需考虑搜索信息量、复杂度,如需复杂运算或大量数据过滤也建议使用手动触发。

实时触发
输入或选择后实时匹配数据,适用于过滤条件不交叉,数据运算不复杂的情况适用,否则频繁加载等待则体验不佳


B端设计-表格数据过滤

过滤区展示


表外
a.上下结构
B端设计-表格数据过滤
适用场景:上下结构是比较常见的方式,过滤条件一般建议不超出两行(平铺除外),过滤条件过多时建议进行收折,将常用的筛选项前置,满足高频筛选场景。
优点:符合用户常规的阅读习惯,同时最大化利用横向空间。
缺点:当过滤条件过多时会占用纵向高度,可以考虑收折相对低频的过滤条件。
b.左右结构
B端设计-表格数据过滤
适用场景:当过滤条件较多,且需要频繁切换筛选时可以考虑采用左右结构。
优点:通过滚动的方式可以保证便捷的滚动查看过滤选项,同时节省了纵向空间。
缺点:过滤条件较少时不适用,如表格本身列数较多,占用横向空间将影响表格本身的查阅
c.弹窗/浮层
B端设计-表格数据过滤
适用场景:当部分筛选项必要但不重要/使用频次较低时,可采用弹出/浮层,通过页面中的入口可方便调起。
优点:不占用页面空间但可以满足过滤需要,也便于复杂过滤的扩展。
缺点:会对表格本身产生遮挡,过滤操作与过滤结果之间有明显的空间区隔,割裂感较强。

表内
表头筛选
B端设计-表格数据过滤
适用场景:表格结构相对简单,过滤条件不存在关联时可以使用,一定程度上节约空间,对于复杂业务产品不建议使用。
优点:占用空间少,与表格关联筛选直观。
缺点:备选值不够直观,有一定学习成本。


B端设计-表格数据过滤

多过滤条件组合优化


在笔者近期的项目中,针对部分列表页面进行了优化,其中就包括过滤筛选区域的重组。

背景:在我司质量管理平台中,部分用户作为提交质量反馈的角色,有独立的页面查看自己提交的反馈。页面为上下结构的经典表格模式,页面头部包括11项过滤条件,与业务相关的字段都包含在内,但实际用户访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,很多用户都无法通过现有的功能找到目标数据,即使相关的过滤条件赫然在列,用户依然选择忽视

原始方案:

B端设计-表格数据过滤

设计目标显然是提升用户过滤数据的效率,大而全的组合筛选平铺展示,能覆盖业务场景,但用户在寻找具体滤条件时犹如大海捞针。另一方面,占据屏幕大量的空间,虽然PC端的可视面积相比移动端富足,但依然需要考虑屏效。

1. 从用户场景出发

B端产品都具有较复杂的业务逻辑,但最终还是需要依赖用户使用去推进业务,因此设计始终遵循一个原则:用户目标高于业务逻辑。

通过用户调研访谈数据,我们发现,提交人角色的用户在提交行为上频次不同,相应的个人历史数据量存在较大的差异。显然只有中高频用户需要使用过滤,进一步分析他们在后续跟进所提交的反馈时,用户查看反馈的行为分为两种:a.时刻关注,b.间歇关注

对于时刻关注型的用户,通常通过反馈状态可以识别反馈。对于间歇关注的用户通常会代入提交时间,与其他条件进行组合过滤。同时反馈ID在系统内具有唯一性,也是常用的搜索过滤方式。

B端设计-表格数据过滤


2. 数据验证

为了进一步验证场景分析的准确性,我们监测了平台用户行为数据,获取各过滤条件的实际使用次数,并拆分为高中低频进行对比
数据分析发现,‘反馈ID’、‘提交时间’、‘反馈分类’、‘关键词’、‘状态’属于使用中高频,与场景分析得出的结论一致。‘相关订单号’、‘主要处理人’虽低频但有存在的必要,‘问题定性’、‘产研任务’符合业务逻辑,但实际并不符合用户查找数据逻辑,因此在后期的优化方案中做了弱化处理。
B端设计-表格数据过滤
过多的过滤条件增加了用户决策的成本,因此很多用户会直接选择放弃。数据参照在设计过程中是最有力的依据,但通过埋点得到数据需要时间,也可以采用用户访谈或问卷的形式收集数据。
3. 过滤条件属性
在原有的方案中,页面标签被拆分为‘我创建的’、‘我关注的’、‘我处理过的’、‘我的产研中’,实际是四个不同业务场景的数据,数据存在耦合,明显违背了标签用于区隔没有交集的数据内容原则
‘状态’属于用户关注度极高(权重高)的过滤字段,且属于当前用户使用的中高频过滤条件,因此更适合作为标签分页(Tab)的形式方便用户切换查看。
4. 多条件过滤交叉逻辑
当存在多条件过滤组合的情况下,理想状态过滤条件应是交叉关系,目的是通过交叉条件缩小数据范围,精确过滤数据。
B端设计-表格数据过滤
而现有方案将需要过滤的字段直接罗列,导致在实际使用时是非交叉过滤。‘反馈ID’、‘关键词’、‘相关订单号’为并行的关系,但现有的过滤组合中他们各占一席,实际过滤时并不产生交集,因此后续方案中将合并为多字段的模糊搜索。
B端设计-表格数据过滤
‘反馈分类’与‘所属BU’存在包含联动关系,同属于非交叉过滤,且‘所属BU’操作相对低频,因此后期将与‘反馈分类’合并为多层级的收折录入。
优化方案:
最终我们提取高频、符合用户使用行为的过滤项,部分必要但低频的过滤项折叠隐藏,部分拆分至表格内部即时过滤生效,以反馈‘状态’作为标签切分反馈数据。
B端设计-表格数据过滤
优化后更符合提交角色用户查看动线,贴合过滤操作路径,同时节约屏内空间,提升整体过滤、阅读效率。
在实际的项目中,我们需要更多根据产品特性和用户场景去分析和思考,匹配数据过滤形式、将他们灵活的组合,找到最合适的方案,希望阅读本文可以带来一些启发。


B端设计-表格数据过滤


B端设计-表格数据过滤

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: TripDesign

UI/UX

交互用研专精课16期 | 6.28开课,即将满员

2022-6-17 8:52:21

UI/UX

QTX “首秀”来袭!“尖货首发游园会”6.18与你相约深圳QQfamily欢乐海岸店

2022-6-17 11:33:02

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  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
个人中心
购物车
优惠劵
今日签到
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
搜索